糞便成藥,并不稀奇。我國第一部急癥醫學書籍《肘后備急方》中就記載了當時用糞清治療食物中毒和嚴重腹瀉:“絞糞汁,飲數合至一二升,謂之黃龍湯,陳久者佳”,“飲糞汁一升,即活”,而1697年德國醫生的《Heilsame Dreck-Apotheke》中也有用糞便治病的記錄。
糞便移植,是通過重建腸道菌群來治療疾病的方法,F在,醫生采用健康合格供者的新鮮糞便,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制漿、離心、懸浮等一系列精細復雜的過程提取出糞便中的細菌,然后注入患者的消化道,所以這其實是“腸菌移植”。
而從今天開始,樹蘭(杭州)醫院向社會招募腸菌移植供體志愿者了,只要你身體健康,通過醫生的檢查篩查標準,你的糞便就可以成為別人的治病良藥。
“腸菌移植”能治哪些?
“頑固性便秘,腹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嚴重菌群失調、難治性腸道過敏、急慢性艱難梭菌感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性腦病等,這些病都可以嘗試糞便移植。” 樹蘭(杭州)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高海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病很多是因為抗生素等的藥物用得太多了,導致腸道菌群被破壞而導致的一系列難治的病癥。
“曾經有個在ICU的肝移植患者,因為抗生素用得太久了,導致嚴重的腹瀉。”高海女副主任醫師和團隊就嘗試使用這個方法,從該名患者親戚的糞便中提取出菌群,通過空腸營養管注入進行糞便移植,果然患者當天就可以拉出成形的大便了。
高海女副主任醫師還介紹,對于頑固性的便秘,通過糞便移植的方式已經過3000多例的實踐,治愈率可達65%以上。
糞便智能分離器
“腸菌移植”怎么治?
糞便要新鮮,每次100克的糞便和500ml的生理鹽水混合后,通過一個“糞便智能分離器”經過除臭、過濾、離心雜質等環節,分裝成6罐——這也剛好是腸菌移植的一個療程。
“現在公認的是通過鼻胃管到腸內進行腸菌移植。”高海女副主任醫師解釋,鼻胃管只有圓珠筆芯這么細,每天“喂”100ml,連續“喂”6天,就完成了一個療程的“腸菌移植”。
對于不少需要調節腸道菌群的患者來說,服用普通的益生菌等腸道菌群要達到治療的量要求非常高,高海女副主任醫師打了個比方:可能每天需要吃600包益生菌。而“腸菌移植”將健康的腸道菌群、甚至膳食纖維等微生態進行了移植,不僅保證了菌群的數量和質量,同時也通過微生態的改造,解決了患者免疫力上的問題。
誰可以來“捐糞救人”?
“最好是近期沒有用抗生素的年輕女性。”高海女副主任醫師解釋道,年齡、飲食和基因是影響腸道菌群的重要因素,年輕女性相對來說不良嗜好少,腸道菌群也比較溫和,是比較適宜做“腸菌移植”的供體的。
具體說來:3個月內無抗生素服用史;18歲~50歲非孕期健康成年人(女士優先),具有健康生活方式及良好飲食習慣(從不抽煙喝酒者優先);BMI在正常范圍(18.5-23.9),20-22之間者優先考慮;既往無慢性病,如便秘、過敏性疾病、腸易激綜合征、炎性腸病,無自身免疫病或免疫抑制狀態及惡性病史;傳染病檢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陰性;糞便檢查(艱難梭狀芽孢桿菌、痢疾桿菌、彎曲菌屬及寄生蟲等)陰性的健康人,都可以來參加糞便移植供體捐獻的報名。
而在報名合格之后,對入選的招募者還將進行兩項免費篩查:“人體腸道微生態檢測”具有正常的B/E值和肝臟硬度測定。
所謂的“人體腸道微生物檢測”的B/E值指的是腸道內雙歧桿菌和大腸桿菌的比值,這兩個菌群分別代表了我們腸道內好的和壞的兩種菌群,所以也是比值要大于1才能進入下一輪捐贈。
入選了怎么捐贈?
來醫院,把新鮮的糞便排入醫院提供的小桶里——越新鮮的糞便效果越好。每捐獻1次志愿者可得100元勞務費,如果是非常優秀的供體,醫院非常歡迎與其進行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