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健康網2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尉潔婷 通訊員 王家鈴 周素琴)“黃院士,現在整個情況很好,非常好。”2月6日上午,距離浙醫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峰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做眼科手術剛好過去1個月。
“如果我的眼睛沒遇到姚醫生,我的科研生涯就到此為止了,姚醫生為我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可以再工作二十年。”對于曾經看文字要把字號放到最大還需要放大鏡的黃旭華院士來說,重返光明一個月讓他的晚年又進入了“新時代”。
緣起:兩位道德模范的相遇
浙江的姚玉峰醫生為什么會和身居湖北的黃旭華院士相識?2017年11月上旬,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代表合影時,執意邀請黃旭華坐在自己的身邊,估計很多人都沒有機會走近這位白發老人——全國道德模范、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中國第一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研究所名譽所長、有“中國核潛艇之父”之譽的黃旭華。
作為發言代表,黃旭華當時對打印發言稿的工作人員說:“我要特大號的字,再加放大鏡才能看到。”
這個細節讓站在一旁的姚玉峰醫生記到了心里。
姚玉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眼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獨創的角膜移植術,解決了排斥反應這個難題。他創造的技術,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角膜移植術”,被美國眼科科學院稱為“該領域治療方法的一個突破”,并被寫進美國醫學教科書。而登上了世界眼科角膜移植巔峰的姚玉峰,在20世紀90年代初,他婉拒了日本、美國名校的高薪邀請,選擇回國,20多年來,治療過30萬例病人,經他手術復明的病人有近3萬名。
黃旭華院士的確患有嚴重的眼疾——視力不到0.1,白內障呈棕褐色,已經發展到了最嚴重的等級(V級核),達到五級核的硬度(白內障最硬的核)。但誰敢給94歲高齡的“國寶”級院士動手術?
“在我和黃院士交往的過程中,他對視力恢復的信心和渴望,表達最多的是:當我視力恢復了之后,我還可以工作好多年。讓我強烈感受到他對事業的摯愛和對國家的熱愛。”
2018年,1月4日和5日,經過浙醫邵逸夫醫院的全院大會診之后,姚玉峰主任醫師親自為黃旭華院士做了雙眼白內障超聲乳化囊外摘除聯合晶體老視矯正術。
“剛做完手術揭開紗布,剛好手機有短信,以前我的手機短信都由夫人代看,現在我自己能看到,我自己都嚇一跳,沒想到這么清楚。”
重逢:重燃新生活的喜悅
“正常人的視力是1.0,現在黃老的視力是0.8,基本上接近完全正常。接近現在小姑娘、小伙子的視力了。”
經過眼光、眼壓、眼底等仔細的檢查,黃旭華院士的情況很不錯。
“都非常好,這樣的話這次復查好了應該可以放心回去了。因為湖北到這里路途較遠,一般沒什么問題,短期就不用看了。”
姚玉峰主任解釋。之前給黃老做的手術主要是通過一個1.8毫米的切口,把已經硬化的白內障乳化,然后再植入人工晶體。這個微切口手術不僅考驗手術的技術,還對植入晶體的度數有著比較高的要求。
通過今天的檢查可以看出,之前為黃旭華院士計算植入的晶體度數還是比較準確的,不僅避免了近視也防止了老花的現象。
“我現在看電視、看報紙都可以,線條很清晰。我女兒5、6年前臉上長的兩個痣,之前我看不見,現在看到了,大家都大吃一驚。”黃旭華院士在檢查時還不時與姚玉峰主任分享重返光明后的生活。
“看小的字是不是要控制下?”
“沒關系,喜歡怎么看就怎么看。”
雖然術后的各項檢查顯示黃院士的視力得到了很大的恢復,但術后一個月,姚玉峰主任覺得還需要“再確認下”。
“我們覺得還是要做到萬無一失。”浙醫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峰解釋,雖然絕大部分情況很順利,但他還想確認,接下來的好多年,在未來的職業和生活過程中能保障黃院士的眼健康。
“一方面希望他們夫婦倆晚年幸福,另一方面黃院士還希望為我們的核潛艇事業以及培養人才方面繼續為國家奉獻力量,保障他的健康也是保障他的幸福和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