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吃重要還是哪里產重要?
時近年底,不少人都喜歡將冬蟲夏草當作名貴補品來送人。冬蟲夏草與人參、鹿茸一起被列為中國三大“補藥”,但如何甄選則是一大難題。有些商家宣揚制作工藝和食用方法得當,才能使冬蟲夏草的作用最大化。有些專家則認為“怎么吃不重要,哪里產才重要”。而記者了解到,在業內爭論不休的背后,整個冬蟲夏草行業缺乏統一標準。
■消費精明眼
購買冬蟲夏草最好去正規店,一般可參照以下5個標準:
一是形體完整,豐滿肥大。冬蟲夏草形體似蠶。長約3—5厘米,粗約0.3—0.8厘米。
二是觀察環紋。冬蟲夏草環紋粗糙明顯,近頭部環紋較細,共有20—30條環紋。
三是外黃亮,內色白。冬蟲夏草的外表呈深黃色或黃棕色。
四是從蟲足上識別。冬蟲夏草全身有足8對,近頭部3對,中部4對,尾部1對,中部4對最明顯。
五是從頭部的子實體上識別。冬蟲夏草頭部的子實體為深棕色,圓柱形,長4—8厘米,粗0.3厘米,表面有細小的縱向皺紋。
食用方法說:含片更易吸收
冬蟲夏草又稱夏草冬蟲,其實質是一種真菌——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蝙蝠蛾為繁衍后代,會在土壤中產卵,卵隨后變成幼蟲。冬蟲夏草菌會侵入幼蟲體內,吸收其營養,不斷繁殖,致使幼蟲體內充滿菌絲而死,這便是“冬蟲”;次年夏天,冬蟲夏草菌在幼蟲頭部長出一株4—10厘米高的紫紅色小草,這便是“夏草”。“夏草”冒出地面,被采挖、晾干,就變成平時見到的樣子。
目前,市場上假冒的冬蟲夏草不少,常有人用蟲草假冒。蟲草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但冬蟲夏草只產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貴州和甘肅等省份,尤為珍貴。近年來以極草為主的生產廠家大力號召“冬蟲夏草含著吃”,以有效提高吸收成分。
青海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冬蟲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表示,含片這種食法從科學的角度看,是有更好的吸收效果,“含在嘴里,口腔中的多種唾液酶降解,使得冬蟲夏草能夠得到更好地吸收。”但知名打假人士王海近日則以生產、銷售不安全食品以及虛假宣傳為由,向北京、青海等多地的工商部門舉報了極草。王海稱,此前自己還將極草的產品送檢,結果發現竟檢測不出蟲草素,而蟲草素正是極草的賣點之一。
青海蟲草協會秘書長趙錦文則認為,從原草到含片是一種物理過程,“與比較好的天然冬蟲夏草相比,極草含片的價格增長了15倍,巨大的價差傷害的其實是消費者。”
產地說:“道地”藥材更有效
因食用方法不同導致的療效差別難以被鑒定,那么產地不同,冬蟲夏草的藥效是否有所不同呢,李玉玲表示,“西藏和青海的是最好的,但藥效也有較大差異。”
記者也了解到,業內素有“中國冬蟲夏草看青海”的說法。而來自青海的三江源藥業董事長扎西才吉則對記者表示,“現在冬蟲夏草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怪圈,很多人不去追求最本質的東西,反而將一些末端的東西放到很重要位置,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據介紹,冬蟲夏草作為一味養生藥材,自古就講究道地。道地藥材的形成,與藥材產地、品種、質量等多種因素有關,而臨床療效則是其關鍵因素。同一種藥材,道地藥材具備的功效,非道地藥材不一定具備。所以道地藥材與非道地藥材在藥性、功效上相差甚遠,甚至在一些重要藥性元素的含量上有高達十幾倍甚至幾百倍的差距。
扎西才吉表示,道地的冬蟲夏草產自青海三江源區域。從冬蟲夏草生長規律來看, 大體平均溫度2.6℃時開始生長,最適宜溫度范圍為7℃—12℃。從空氣濕度上分析,冬蟲夏草生長最適空氣濕度為80%—90%。而三江源區域是整個青藏高原4000米海拔地區雨量最充足的地帶,大氣濕度在80%—95%之間,最適于冬蟲夏草生長。
監管缺位 行業發展迅猛
記者觀察到,目前整個相關的行業標準都處于“真空期”。據業內人士介紹,藥品生產單位在生產新藥前,須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嚴格審批,取得藥品生產批準文號,以“國藥準字+批準文號”的形式出現在包裝盒上。因此冬蟲夏草不屬于藥品范圍。
而今年7月,青海省食藥監局對外公告撤銷了《青海省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制規范》,讓一眾欲扎堆含片的冬蟲夏草生產企業失去了合法的身份。
在監管缺位的背景下,整個冬蟲夏草相關行業卻蓬勃發展。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2009-2013年我國冬蟲夏草類產品市場研究報告》統計,近年來這種深加工產品發展迅速,銷售額從2009年的4.09億元快速增長至2013年的77.66億元,年均增長接近110%。相比之下,冬蟲夏草原草銷售則大為遜色,僅由2009年的194.06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282.37億元,年均增長率為9.83%。
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郭凡禮曾表示,當前我國冬蟲夏草深加工產品占該類市場的份額不到22%,預計到2018年將超過50%,年均增長35%左右。這種增長速度正是各家冬蟲夏草生產企業不斷拋概念搶市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