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健康檔案在中國多地已經發展多年,然而據了解,目前還是處于各自孤立的現狀。高覆蓋率的數據,在現實中反應出來的卻是各項醫療、預防等業務無法在這看起來龐大的數據支撐下更便捷的開展。電子健康檔案如何才能落地生根?
電子健康記錄(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是個人官方的健康記錄,這些記錄可以在多個設備和機構中共享。它是存儲于計算機系統之中、面向個人提供服務、具有安全保密性能的終身個人健康檔案。
EHR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多渠道信息動態收集,滿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決策需要的信息資源。
EHR可以讓電子檔案、藥品診療信息以及處方信息聯合起來,讓病人和醫生都參與到其中。這一方面完善了病人的電子檔案追蹤,讓健康信息更加完整,在遷移中重復診療和丟失的概率都大大降低。EHR的發展不僅對醫患雙方都非常有利,也對醫院、支付方和藥企等行業內的各方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各方不光可以借此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可以從其中獲得重要的數據以進行產品的分析和戰略的制定。 [詳細]
EHR在中國卻始終無法獲得真正的發展。在很多城市,EHR都已經大量鋪開,但卻是一個個的靜態孤立的檔案,沒有及時更新并無法在各個機構之間進行流通. [詳細]
•2009年新標準規定的五類電子健康檔案將會實行標準化,它們分別是:個人基本健康信息檔案、疾病控制檔案、婦幼保健檔案、醫療服務檔案、社區衛生檔案。此標準化的實行,使我國的個人健康檔案更加統一和規范化。統一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實現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健康信息共享,切實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1月25日發布指導意見稱,到2020年,我國將力爭實現讓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簽約醫生,每個居民有一份電子化的健康檔案,推進使用居民就醫“一卡通”,用活用好電子健康檔案。
然而,綜合國內多地情況:從數據上來看,健康檔案的建檔率要求明確、執行到位?蓪嶋H情況是,面對超過半數甚至已達到百分之百的建檔率,隨機問起各地市民“居民健康檔案是什么”,卻鮮有人知。 [詳細]
首先,數據孤島現象非常嚴重。 其次,醫患雙方對EHR的需求不明確。
首先,政策上要有較為有效的刺激。 其次,在運營上需要技術的支持和醫保的精細化管理。 最后,家庭醫生的真正落地... [詳細]